2日6时15分,探路归来的389路线路长吴浩向头班车司机陈晶介绍路况。
通讯员鲁娟 摄
2日凌晨,因为大雾,公交389路提前一小时开出了“探路车”。
“夜间受水汽影响,冬季遇到恶劣雨雪天易结冰,遇到冷暖交替天容易起大雾。”线路长吴浩介绍,因为路段特殊,这条线路开通至今,只要遇到雨雪、大雾天气,线路长必须在头班车开班前,提前1小时驾驶私家车探路,跑个来回反馈路况,确保安全。
公交389路从汉阳惠民苑到汉阳袁家台,线路全长10公里,其中9公里在汉阳保丰堤上。
■ 遭遇团雾
5时30分,惠民苑公交场站,吴浩和线路安全员杜迪坐上探路车准备出发时,389路所属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潘建勇正好赶到,与长江日报记者一同坐在后排:“今天雾太大,我也来看看,万一不行,先停线,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。”
出门右拐,没多久就上了保丰堤。“情况不错啊!雾没有想象那么大。”见路灯明亮,轻薄的雾气在远处时有时无,记者乐观地感慨。
“这才刚刚开始。”潘建勇笑着提醒。
吴浩说,他向来关注天气预报,头天晚上收到大雾橙色预警短信时,便把闹钟调到4时30分:市区橙色,那堤上会更严重。担任线路长3年的他,有着丰富的经验。
车辆缓缓前行,晨雾有些飘忽不定,时而像风一样散开,时而像厚厚面团迎面扑过来,挡在车窗前。“小心开车,我们遇到团雾了。”吴浩提醒开车的杜迪。
吴浩向记者解释,河堤上的团雾是司机最不愿意碰到的,来得突然,能见度几乎在10米以内,“经验丰富的司机才能开这条线”。
他话音未落,扑面而来的团雾几乎将“探路车”逼停,记者只感觉四周白茫茫一片。
■ 延迟发车
“慢点、慢点,不急。”吴浩不停提醒杜迪。车辆几乎以10公里的时速穿过团雾后,在5时53分到达终点站袁家台。
在袁家台站,记者眼里一切又清晰起来,就像根本没起雾一样。“掉头回去,再看看情况。”潘建勇说。
“探路车”掉头上堤,浓雾却如影随形,怎么也甩不开。
“这个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,情况不太好。”潘建勇向前倾着身子,眼睛目视前方。车辆再一次被团雾包围,杜迪小心开着车,像是车与雾在暗暗较劲。
6时,吴浩直接拿起手机拨通调度室的电话:“请通知389路头班车司机,6时30分不发车,司机原地待命,具体情况我马上回来场站说明。”
“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,线路必须暂停。”吴浩对记者说。
■ 二次探路
6时10分,记者眼前又变得清晰起来,雾再次变得轻薄。杜迪的车速明显快起来。“你莫又被这个假象骗了,到了七八点,太阳要出来不出来的时候,雾更大更难捉摸。”潘建勇似乎看透记者心思,“目前线路暂停,可能要到八九点才会恢复。”
6时15分,跑了一个来回的“探路车”返回惠民苑公交场站。头班车司机陈晶正在车前等待。
从“探路车”下来,吴浩径直走向陈晶:“你先待命,等我再去堤上跑一圈后,再确定什么时候开班。”当道路能见度不清晰停线时,线路长会每隔一个小时沿线巡查一次,随时做好复线的准备。
7时30分,天色大亮,吴浩一人再次开探路车去查看情况。
7时50分,头班车司机陈晶接到调度指令:“雾气已散,请做好8时发车准备。”
8时,389路头班车发车,司机陈晶驾车驶离场站。